2025年11月8-9日,2025年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年会暨“他者之眼与自我之镜:外国文学与中国形象”学术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来自不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围绕“外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与理论建构”“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东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当代外国文学中的‘中国元素’”“中国文学的跨域流转和转写机制”“文学形象与影视、艺术中的中国表征互动”等议题展开了为期两天的研讨交流。

参会者合影
大会开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谷红丽教授主持。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晓方、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黎志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谷红丽教授致辞
陈晓方副书记代表学校向各位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热情洋溢地介绍了我校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突出的学科传统,特别介绍了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特色。他希望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外国文学研究,推动学科创新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陈晓方副书记致辞
黎志敏会长回顾了学会近年来在外国文学与中国形象交叉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并强调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深入探讨“外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不仅能丰富和深化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也有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促进中外文化的互鉴与理解。

黎志敏会长致辞
大会共设4场主旨报告,9位专家作了精彩发言。11月8日上午的主旨发言分别由深圳大学的张广奎教授和中山大学的雷艳妮副教授主持并评议。
中山大学的区鉷教授从“外国文学”的概念内涵谈起,主张用“中国意象”代替“中国形象”,使其更具文化元素。他强调,在外国文学的研究、翻译与教学中要具本土意识,因为本土意识就是文化身份,是外国文学的教学研究人员和在创作中借鉴外国文学的作者的文化身份。

区鉷教授发言
闽南师范大学的张龙海教授以《红星照耀中国》的国际传播为例,探讨了外语人才的培养路径,提出聚焦语言根基、实践能力与价值塑造三大维度,构建“三位一体”的外语人才培养体系。他认为,通过该体系培养出的外语人才必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张龙海教授发言
广州大学的黎志敏教授从人类的生存底线谈起,认为西方主导的现代文化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他强调,必须将“生存”确立为人类社会的根本底线,并以“天下一家”的中国智慧为指引,积极应对各类危及人类生存的挑战,唯此方能推动人类社会迈向现代文化成熟期。

黎志敏教授发言
暨南大学的蒲若茜教授以当代美国华人文学的AI叙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作品中的伦理关切。她认为,任璧莲等华裔作家通过AI主题作品,既探讨AI对人类自然生命、社会结构与伦理秩序的冲击,也在反思人类生命的本质、自我意识与身份定位,揭示了人机共存时代的伦理规范。

蒲若茜教授发言
深圳大学的江玉琴教授以华裔作家刘宇昆、匡灵秀的作品为例,在技术东方主义和华裔未来主义等理论的观照下,分析了其中的文化冲突与中国智慧。她指出,中国智慧在华裔科幻作家的新构文明形态中成为潜在的思想基础与文化内涵。

江玉琴教授发言
11月9日上午的主旨发言分别由华南理工大学的李昀教授和南方医科大学的王中强教授主持和评议。
清华大学的曹莉教授以罗素的《中国问题》为研究对象,认为罗素在书写“中国问题”时表现出了深刻的历史意识和世界眼光,并为“中国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即中国应该保留自身文明特质,借鉴西方科技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无需追随西方物质文明的老路。

曹莉教授发言
中山大学的王桃花教授在反本质主义视角下分析了扎迪·史密斯作品《签名收藏家》中的中国文化书写,指出该作通过中国文化书写质疑西方本质主义,展现了西方对中国“他者”形象的构建,揭示了本质主义对华裔文化身份的压制。

王桃花教授发言
华南理工大学的苏娉教授以美玲·金和简·刘·夏茵伯恩的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华裔加勒比文学中口述传统与中华文化传承的关系,指出两位作家创造性再现多种华人口述传统形式,为加勒比华人提供了文化归属感与身份建构的新路径。

苏娉教授发言
华南师范大学的李雁南教授系统梳理了日本文学中“新中国”形象的演变历程,将其分为社会主义理想国、东方精神原乡、超现代大国三个阶段,指出日本作家通过“新中国”形象反思自身的现代化问题,改写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构图,重塑了自身国族与个体的新性格。

李雁南教授发言
在11月8日下午,大会开设了10个分论坛,包括5组平行论坛和5组研究生论坛。参会代表从中外国文学的中国形象、外文学的中国元素、中国文学的流转机制等视角对中外文学展开了热烈且深入的探讨,肖明文、庞好龙、左岩、杨静、张连桥等10位专家分别进行了主持和评议。

11月9日10:10,大会举行闭幕式。华南师范大学的王瑜副教授主持了闭幕式。各分论坛代表汇报了研讨成果,一致肯定了学者们在外国文学与形象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就。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谷红丽教授对大会进行总结并致闭幕词。谷院长指出,本次会议聚焦“外国文学与中国形象”,学者们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与广泛交流,不仅促进了跨学科、跨文化的学术合作与思想碰撞,而且对于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以及促进文明互鉴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谷红丽教授致辞
视频回顾
文 | 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
编辑 | 梁正浩
审核 | 郑杰
复审 | 李雁南
终审 | 谷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