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架桥连山海,文化传承续新章|我院九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暑期社会实践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09-21 10:24:00


一直以来,我院始终将乡村外语教育帮扶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将实践育人与服务基层相结合。2025年暑期,学院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号召,在学院领导带头参与、全程指导下,我院统筹部署、精心组织,组建9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其中包括1支“双百行动”专项队伍和1支揭阳“纵向帮扶”专项队伍,共140余名师生奔赴广东各地,以“外语赋能+科创攻坚+文化传承”的多元模式服务乡村振兴。

 

 

安全筑基专业赋能,双线并进强化担当

7月10日,我院召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动员会,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彦敏、团委书记严惠敏及各实践队伍成员参加。

动员会上,陈彦敏以“服务当地、突出特色,打造亮点”为题作动员讲话。她强调,实践活动要紧扣外文学院专业特色和服务对象的需求,不断创新,注重成效和亮点,平安归来。严惠敏详细解读了本次实践的具体安排与核心要求,重点强调纪律规范:全体成员需严格遵守团队章程,强化安全意识,以协作精神保障各项任务落地。全体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将以昂扬姿态投入实践,把动员要求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实际行动,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光彩。

 

 

全域开花结硕果,外语星火燃南粤

葵阳逐梦实践团

7月6日至8日,葵阳逐梦实践团在指导老师严惠敏的带领下,走进揭阳市揭东、榕城两区,以“智慧教育平台推广”为目标,为三所学校的教育数字化注入青春动能。团队精心设计模块化培训体系:从备课资源的精准检索,到授课时的随机点名等互动功能,再到AI备课助手的前沿应用,每个环节都贯穿“边讲边练”的巧思,通过“讲解—演示—实操—纠错”的闭环模式,助力教师突破数字化操作瓶颈。这场实践,不仅推动智慧教育平台真正走进课堂,更用精准服务架起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桥梁,使数字化教学工具实现从“知道”到“会用”再到“善用”的跨越,为基层教学注入数字化新活力。

 

 


星源实践团

7月7日至11日,星源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吴斯丹的带领下,赴湛江市廉江市河唇镇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首支进驻河唇镇灯草小学的队伍,星源实践团依托慈善组织香江基金会的“阅读小时光”“鸟类手工课”等特色课程,串联科普宣传、趣味教学、文体活动与教育调研,激发了孩子们积极学习与观察生活的热情,记录了华师队员们与乡村孩子们的双向奔赴。17位来自外文、数科、人工智能学院的队员,用青年微光点亮乡土求知的眼眸,为灯草小学的孩子们送上一朵最青春的“小红花”。

 

微信图片_20250921105259_185_35.png

微信图片_20250921104628_184_35.png

微信图片_20250921105310_186_35.png


“典”亮心窗实践团

7月12日至18日,“典”亮心窗实践团在学院党委书记周合兵、院长谷红丽、指导老师孟玲和带队老师汪隽的带领下,赴清远市连州市第二中学开展“英语文学文化经典阅读”夏令营,围绕“支教+调研”双主线展开工作。在此次夏令营中,队员们围绕《绿山墙的安妮》和《海蒂》两本名著,以“智”“说”“绘”“演”四种方式分层设计课程,激发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为连州市第二中学近400名学生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他们不仅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通过晚间讲座、主题英语角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助力学生成长。同时,队伍还深入乡村开展调研,实地走访龙腹陂、水晶梨基地、白石村、西塘村、东红村等地,深入了解乡村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如水晶梨、玉竹、油茶、菜心等,为乡村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言舟启梦实践团

7月13日至19日,言舟启梦实践团汇聚英语师范、汉语师范、教育技术、美术教育等多专业力量,在指导老师俞建耀的带领下,赴惠州市红卫小学圆满完成了一场融合知识与温度的教育之旅。支教组不仅开设了语数英等基础课程,更精心设计刻纸印鲤等非遗特色课堂,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搭配体育、心理健康等素质课程,让课堂兼具知识厚度与成长温度。宣传组用镜头定格无数课堂瞬间,每日推送活动纪实,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这场实践为孩子们打开了新知窗口,助力其全面成长;也让队员们在实战中锤炼了教学与协作能力。团队通过“教学—记录—传播”的联动,让短期支教的光芒延伸为长期帮扶的温暖,吸引更多目光关注乡村教育。非遗的墨香正在浸润惠州,知识的种子正在这里生根发芽。

 

 

光映山华实践团

7月14日至20日,光映山华实践团立足英语学科特色,精准对接广东省连州市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在指导老师孟玲、带队老师严惠敏的带领下,以北山中学为实践基地,创新开展“英语文化经典阅读”教学活动。队伍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性打造“当名著遇见戏剧”双语课堂,为提升连州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推动当地英语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动力。实践团在北山中学开展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元,以英语文学经典阅读活动为核心,同时兼顾部分准初三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专项提升,通过多元课堂设计打破传统教学边界,让教学更具活力与实效。

 

 

绘语童心实践团

7月14至25日,为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儿童综合素质提升方面教育关注度缺失的问题,绘语童心实践团在指导老师严惠敏的带领下,结合外语专业优势,聚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乡村儿童,构建“启童智”“护童心”“育童志”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实践团以双语绘本课程、儿童保护课程、红色文化课程为主体,赴佛山市南海区汤村社区开展暑期实践活动,用寓学于玩的形式生动讲解绘本课程。队员们通过创新课堂形式、丰富课程体系,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更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获得感。

 

 

 连韵英华实践团

7月21日至27日,连韵英华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孟玲、带队老师林润楷的带领下,以“英语戏剧工坊”为特色,创新融合英语名著与戏剧教育,助力粤北连州中学生提升英语阅读与口语实践能力。团队依托外文学院的学科优势,设计了趣味课程,包括品读精选英文名著《绿山墙的安妮》《海蒂》与《快乐王子》以及戏剧排演等,破解学生“哑巴英语”困境,并采用“7天短期集训+线上长效跟进”模式,精准对接连州中学需求,通过分层指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队伍联动高校、政府、中学与公益组织,成为“U-G-S-O”四方协同机制中重要一环,延续外文学院多年帮扶基础,通过“英语+戏剧”双驱动教学为乡村英语教育注入活力,助力打造轻量化、高实效的帮扶新模式。

 

 

博英江声实践团

8月4日至10日,博英江声实践团在党委副书记陈彦敏、指导老师严惠敏老师和张梓浩老师的带领下,再赴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开展为期一周的英语教育夏令营。团队创新采用“英语戏剧教学”模式,精选《封神演义》中“哪吒闹海”“姜太公钓鱼”等经典情节,设计了系列沉浸式课程。通过剧本精读、台词训练、角色排练及舞台演出等环节,学生们有效克服了语言障碍,实现了从怯于开口到自信表达的显著转变。不仅如此,课程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让学生们在文化体验中增强了认同感与自信心。实践团结合课堂观察和访谈反馈,深入探索了戏剧教学融入乡村课堂的有效路径,为教育帮扶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案例。

 

 

 智惠银龄实践团

8月11日至19日,智惠银龄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吴佩军的带领下,将数字化服务与非遗文化传承相结合,赴广州市越秀区光塔镇进行实践,开展“跨越数字鸿沟”“金融安全防护”“非遗文化互动”等精准化、多元化课程,以及“助老一小时”“印发座谈会”等创新性课程,致力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参与感。实践团创新实践形式,通过“情景模拟+个性化指导+社群答疑”三维模式,借助数字技术打造长效服务,联结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推动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协同。未来,智惠银龄实践团将持续开发数字助老资源,优化服务体验,推动项目成果转化为普惠性民生服务,提炼可复制的社区助老经验。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我院学子带着专业学识与青春热忱,在揭阳的数字化课堂、廉江的乡土校园、连州的经典共读现场等广东各地留下足迹。从推动教育数字化落地,到让非遗文化浸润童心,从用戏剧激活英语学习,到为银龄群体筑起数字防护墙,九支突击队始终以基层需求为导向,将外语优势、科创思维与文化担当融入实践各环节。未来,我院将继续深化“百千万工程”实践成效,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发光,以语言为纽带、以行动为支撑,为广东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外文力量。

 

 

撰稿:院团委实践外联部 各实践队伍

摄影:各实践队伍

编辑:新闻中心采编部 陈锦瑶

初审:严惠敏

复审:陈彦敏

终审:周合兵


电话:

学院办公室:85211329 | 本科学工办:85211330

硕博学工办:85210896 | 研究生招生咨询:85215121

本科教务办:85211406/85211746

成教教务办:85211331 | 自考教务办:85210911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文科楼

邮编:510631

学生工作意见邮箱:cym@scnu.edu.cn

Copyright © 2025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