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祥发,华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1995级校友,现任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注册外国律师,入选广东省涉外律师领军人才。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后于中山大学深造,获国际法学硕士学位。执业领域聚焦企业境内外上市(IPO)、跨境投融资并购及国际项目协调,长期为珠江投资、国家开发银行、普洛斯(GLP)集团等顶尖机构提供高端法律服务,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法律协作。作为大成律师事务所全球业务网络的核心成员,其带领团队主导的跨境项目覆盖蒙古国、东南亚、欧美等20余国家和地区。
英语+法律——打开国际法律版图的“金钥匙”
2024年7月,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祥发律师与中国企业家代表团一同在蒙古国受到蒙方高层接见,就新能源、基建、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展开深入探讨。作为此次中企赴蒙投资项目的全过程法律顾问,张祥发代表的大成律师团队再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坚实护航。这位在蒙古国高层会谈中游刃有余的资深律师,其职业生涯的基石,正是他屡次强调的独特路径——英语与法律的复合背景。

从华师英语到律界精英
近日,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新闻中心的学生记者采访了张祥发师兄,张祥发分享了自己早年的职业规划,他说:“我本科选择华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是认为语言学习需要环境,同时我也很早就想好要读研究生要学法律。”他觉得英语和法律都具有工具性,“法律也需要与其他领域结合应用,国外大学的本科也鲜有法律本科专业设置,研究生阶段才是法律深造的开始。”在他看来,英语+法律的组合,为其日后的国际化执业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基础。

张祥发回忆,二十年前,兼具流利英语能力和扎实法律功底的律师很少。“这给了我机会”他强调,“我的跨境业务占比超过60%,英语是最基础的能力。我在华师四年的英语学习为我的职业发展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得益于“英语+法律”的优势,他得以跟随行业前辈,进入高端业务领域。通过直接阅读英美法系资料并应用于中国的业务实践,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面对人工智能翻译工具的飞速发展,张祥发认为“英语+法律”复合型人才的竞争力并未减弱。“法律语言的严谨性远超普通文本。一个用词的细微差异,一个概念的定义模糊,都可能引发完全不同的法律后果,这是AI目前无法准确把控的领域。”他解释道,“高端法律翻译和核心谈判,仍需专业人士的深度参与。”
律所平台:从万人规模到全球布局
作为总部位于北京的大成律师事务所广州办公室核心管理层成员(董事),张祥发介绍道,大成在中国已有近万名律师,分布50余家办公室,仅大湾区就有五家(广深佛莞珠)。其所在的广州办公室拥有近600人团队,其中400多名持有执业证,创收和业务量连续八年位居广州首位。
他向学生记者深入介绍了律所的架构:“律师分为合伙人律师与绩效律师,合伙人梯队包含初级、二级、高级三个级别。大成采用“专业组+行业组”双线业务划分模式。专业组按法律领域,如他所擅长的资本市场、证券银行、并购等领域;行业组则覆盖酒店休闲、新媒体、生物医药、TMT、新能源等20多个行业。这种立体布局确保了对复杂跨境项目的全面覆盖能力。”
张祥发特别提到了大成在2015年的国际化飞跃,“通过与顶级国际律所的联盟,我们成功打造了全球性律所品牌,这个强大的国际平台是过去十年大成跨境业务显著增长的重要引擎。”
面向未来 无问西东
对于有志于走“英语+法律”道路的学弟学妹,张祥发结合自身经历强调:大一大二阶段务必夯实英语语言根基,优秀的语言能力是专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英语好的本科生尤其受欢迎”,不必因法学专业的壁垒而退缩,勇敢尝试;大三大四时则可以更多关注法律学习,他特别提到,大成律所愿意与学校、学院共建实习基地,为华师的学弟学妹提供实习机会,这对未来升学或就业都有帮助。在深造路径选择上,他建议优先考虑中国香港、英国或美国等与国际接轨的地区,“但是,国内的国际法领域和国际交流现在发展得很好,即使没有机会出国也不要紧。”面对尚未确定自己兴趣和职业方向的同学,张祥发认为,任何选择都无对错之分,因为未走之路永难预判,真正重要的是遵从本心、享受奋斗过程,锚定目标坚定前行。
张祥发的职业轨迹,印证了“英语+法律”在国际法律服务市场中的巨大潜力。从华师的英语课堂到蒙古国副总理的会客厅,从万人律所的管理层到中企出海的护航者,他不仅靠敏锐的规划和时代的机遇,更依赖扎实的双重专业能力和持久的工作热爱。他分享的经验和体会,值得每一位心怀国际法律梦想的后辈学习:打好语言基础,把握平台机遇,专注核心价值,最重要的是——跟随本心热忱前行。
撰稿:贺雨涵
初审:陈锦瑶
复审:赖伟平
终审:陈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