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 首届“数智时代语言测评创新十人论坛”暨“粤港澳多语智能测评虚拟教研室”成立仪式于4月26日在我校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语言认知与测试研究中心、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和国际文化学院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论坛汇聚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等高校外语教育师生、中小学外语教师、教育机构代表等200余人,共同探讨多语智能测评的创新发展路径,助力新时代外语教育评价与人才培养体系重构。
出席本次论坛和虚拟教研室成立仪式的校外专家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香港考试及评核局总监席小明博士、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雯教授、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张浩敏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蒋联江教授、澳门大学英文系赵冠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林敦来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徐鹰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朱神海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徐玲教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中心主任陈静教授、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何爱晶教授等。参会的校内领导和专家有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阳成伟,本科生院院长张学波,社科处副处长何智斌,学院党委书记周合兵,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金檀,学院副院长李雁南,广东省普通高中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语言认知与测试研究中心主任黄丽燕,学院教授徐曼菲、许悦婷、李元科等。开幕式由徐曼菲主持。
阳成伟代表学校致辞,并以“四个有”简要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基本情况:一是有历史,学校办学史溯源至1888年创建的格致书院,于1933年创办的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二是有规模,学校目前一校三区四校园,有专任教师2600余人;三是有特色,学校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师范生培养覆盖普教、特教、职教全领域,学前、小学、中学全学段,本、硕、博全层次;四是有愿景,学校锚定一个奋斗目标,实施两步战略,构建“1238”发展思路,致力于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他强调,此次论坛的召开是响应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关键实践,虚拟教研室满足大湾区对适配国际标准的测评体系与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迫切需求,有助于破解师范教育在职前培养与在职发展中的现实困境,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他表示,愿本次论坛在“三个共”的指引下开展对话,以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语言能力标准,共探技术赋能下的测评理论突破,共谋测评成果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衔接转化,推动语言测评发展,助力人才培养。
随后,在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见证下,阳成伟、刘建达、张学波、席小明、张浩敏以及黄丽燕共同为“粤港澳多语智能测评虚拟教研室”揭牌。今后,教研室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教育需求,以及师范教育中职前教师培养与在职教师发展需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构建“智能+教育”跨校协同、教研共建、成果共享的新型教师教育共同体,为全国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粤港澳特色经验。
论坛主旨报告聚焦“测评研究与大语言模型”和“测评教学与人才培养”两大主题,从人机交互构念、AI测评技术创新、测评课程建设与革新等方面,探讨多语智能测评的创新发展路径,助力新时代外语教育评价与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为虚拟教研室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主旨报告分别由徐曼菲和徐鹰主持。
人机交互构念是本次论坛的重要主题。王初明以“续论与互动能力测评”为主题,指出 “续能”不仅是二语习得中的重要能力,也是人机交互的核心能力,数智时代的到来推动传统静态知识测评转向关注人机互动能力测评。刘建达聚焦“数智时代的外语测评”,强调了跨文化传播能力的重要性,教育应通过外语测评推动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AI测评技术创新是新时代的核心话题。席小明在写作测评现状以及AI应用写作测评争议的基础上,提出了“Technology mediated capacity” 测评构念,为AI赋能大规模写作测试提供了方针指导。张浩敏则围绕AI驱动的计算机动态评估,探讨了如何借助大语言模型推动学生ZPD的发展。蒋联江针对多模态语言测评介绍了香港经验,向大家阐释了AI在任务设计、提供创作元素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赵冠芳则针对写作评估在AI时代下的现状、挑战和应对策略,从写作构念重塑、基于信息的写作评估、技术监测写作过程、人机协同评分等方面给出了重要建议。
测评课程建设与革新是教育实践的关键。赵雯介绍了虚拟教研室建设经验,展现了如何运用虚拟AI助教等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许悦婷、黄丽燕及金檀等人探讨了如何从教学模式构建、课程目标革新、课程内容重构、教学评估创新等方面培养职前教师测评素养,以应对新时代下的挑战,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主旨报告结束后的圆桌论坛,以“数智时代教师教育课程的教材开发与教法创新”为主题,探讨了技术赋能下的外语教材教法相关问题。圆桌论坛由陈静主持。李元科强调,数字技术应用要凸显新型技术解决传统教育理念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的应用价值。徐玲从新旧教材差异角度,强调采用模块化思维,搭建AI协同创作云端平台的重要性。何爱晶认为要紧密结合基础教育外语教师需求,革新课程建设理念,利用AI推动高校师范教育创新发展。朱神海指出要以教学目标达成为导向,运用AI技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最后,金檀致闭幕辞。他向在场的来宾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粤港澳多语智能测评虚拟教研室的发展目标和工作开展计划。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和虚拟教研室的成立,为语言测评创新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学校积极响应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实践。专家学者们立足新时代教育背景,紧扣数智时代发展需求,直面AI技术的应用挑战,从理论研究到测评实践,从课程建设到技术应用,全方位探讨了语言测评创新的挑战与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撰稿人:林安祺 贺雨涵
图片: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初审:赖伟平
复审:陈彦敏
终审:周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