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穗苹教授关于句子理解语义提取和整合的讲座简报

发布时间:2020-07-03 11:27:19

20207月2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穗苹教授应邀担任线上讲座“句子理解语义提取和整合-兼谈多模态技术在心理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的嘉宾此次讲座是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语言认知与测试研究中心”首次研讨活动,由我院副院长黄丽燕教授主持,约260位校内外专家学者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王穗苹教授的讲座围绕如何使用眼动、脑电、磁共振等多模态的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技术开展心理语言学研究、探测语言加工及其神经机制。王教授以语言符号系统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开启本次讲座,首先介绍了语言交流的两大方面(产出和理解),强调了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语言研究的意义,并把人类的语言加工系统比作是黑匣子,指出认知心理语言学常通过操纵变量和测量变化来推测语言加工系统的内部机制。随后,王教授介绍了其与课题组的系列研究,她先从when角度循序渐进地回顾了早期词汇语义加工中的语义提取与整合的相关研究,再从where角度尝试回答“加工在哪儿进行”的问题,简介了关于语义提取和整合的大脑机制和神经模块的相关研究,并提出应结合when和where两大视角的证据进一步探讨语义加工过程的问题。

图片2_副本.png

王教授结合个人和课题组研究经历,以系列研究为脉络,为我们梳理了词汇语义加工关于语义提取和整合的理论背景和实证研究证据,展示了提出并解决科学问题的逻辑思路和方法论。之后,王教授对讲座中提及的EPRfMRIEROS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强调了多模态研究在认知心理语言学中的价值,同时指出许多神经指标的解释在学界仍未达成一致,未来的研究不仅应进一步探索神经活动及其指标的内在意涵,还应结合经典的心理学研究范式和意涵清楚的加工指标来探索语言认知的“黑匣子”。最后,王穗苹教授还结合其丰富研究经验,分享了她对科学研究的心得体会,比如应首要思考如何提出科学问题,再从技术上考虑,通过精细的实验设计和变量控制来回答所提出的科学问题。

讲座结尾的问答环节,针对听众的踊跃提问,王教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听众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嘉宾简介:王穗苹,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人类语言加工的研究,主要采用多模态技术,如眼动追踪、ERPMRI成像等探讨语言与交流的认知及大脑神经机制、语言学习与教学、语言障碍矫治与康复等问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美国国家自科基金项(联合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近三十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课题。在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Cerebral Cortex, Neuroimage 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逾百篇。

 


电话:

学院办公室:85211329 | 本科学工办:85211330

硕博学工办:85210896 | 研究生招生咨询:85215121

本科教务办:85211406/85211746

成教教务办:85210911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文科楼

邮编:510631

学生工作意见邮箱:cym@scnu.edu.cn

Copyright © 2024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版权所有